隐患排查方案
隐患排查方案(一):
为认真落实黄骅镇关于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现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明确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公司安全生产的主要职责,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针对公司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为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提供保障。
II。对象和范围
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对象和范围为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场所、环境、人员、设施、设备和活动。
三、隐患排查重点资料
本次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重点为:
1。各部门、车间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
2。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操作人员安全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的落实
3各类用电设施的安全管理情况
4、设备设施验收和安全检查情况,制定,设备安装拆除方案的实施和使用
5、各类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的制定、专家论证、审批和实施。
四、实施步骤
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
各部门、车间认真组织学习当地政府和公司的相关文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确保专项行动的实效。
(2)各部门、车间自检自修阶段
1、组织安全自检。自检的关键数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情况、安全投入情况、重大危险源控制情况、外协队伍管理情况、应急管理情况等,现场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通过自检,全面发现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
2. 对查出的隐患要坚决整改。对一般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对经常性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整改。对重大隐患,可以整改的,立即组织整改。对目前难以整改的,要纳入计划,明确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事故。
3. 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报公司管理部门分级管理,逐项制定监测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监测责任单位,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控制,防止事故发生。
(三)公司监督检查阶段
公司将在各部门、车间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部门、车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资料将主要作为各项目部自查的重点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情况,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促进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入。
(四)了解上级监管阶段,在各部门、车间自查自纠和公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做好镇政府对公司及所属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工作。
(V)重新检查阶段“回顾&rdquo
为巩固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成果,各部门、车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顾过去”然后重点检查重大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控制是否到位,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分级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做好迎接"挑战"的工作,;回顾过去”上级组织的复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部门、车间成立以本部门车间负责人为首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职责,精心组织,精心部署,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落实。
(2) 充分利用公告栏、简报会等宣传形式,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依靠和广泛动员全体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动员职工全心全意、主动参与隐患排查和治理。
(3) 各部门、各车间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深入开展,不仅要有效地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而且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既要消除严重威胁当前安全生产的突出隐患,又要落实根本原因,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 加强信息统计,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各部门、车间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总结、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情况上报公司安全科。
隐患排查方案(二):
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按照市安委《无锡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行动方案》精神,落实市安委,有效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全力维护学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现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1、 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落实预防管理措施,强化安全防范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杜绝重大事故,有效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为党的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2、 组织负责人
组长:凌红副组长:徐芳、余霞组员:胡丹、卢崇伟、邵平、蒲晨霞、徐汉伦、张文元、范兴群、杨芳、黄健、岳峰联络人:黄健主要信息提交人:蒲晨霞三、调查重点
一、教学、,科研、生活防火等师生重点活动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设备是否齐全完好,电气设备连接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易燃易爆物品管理是否规范。二是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储存、使用、回收等环节是否规范,电梯等特种设备是否定期维护。
第三,学校安全设施建设。是否按要求配备安全保卫机构和专职值班安全保卫人员,关键部位的防范措施是否按要求设置,内部安全管理是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