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一)
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的问题上,只有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边界和责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目标满足了什么,有哪些不足?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怎样的教育? 在现在的条件下,我能做些什么? (二)
推荐阅读: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最伟大的资源,教育为人服务,主体是学生,它的目标应该是为人提供两种基本的社会准备: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弹钢琴、学奥数、当体育特长生。这些都是属于知识教育里的专才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那些在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都能持续加强的基础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观察和综合能力、自学能力、团队组织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面对问题,可以自己下手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毫无疑问,现在的学校教育,无论从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包括高考的应试方面,都主要偏重知识教育。
显然,两种教育层面,要求的东西和内容组织的方式会截然不同。
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老师组织项目,配合学生分组实施、讨论,给以多种可能性的选择,而非给出标准答案。
在这样的教育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他必须学习新的知识,不再局限在自己过去的专业知识领域里。他自己就必须适应甘当绿叶的方式,而不需要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唱独角戏。
或许这是艰难的,但是,并非不可能,而且,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对于现在的知识教育方式,不论是灌输,还是强制记忆的方式,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做的结果是,基础会比较扎实。
这种说法,不敢苟同,这要看是哪些方面的知识,如果是学文的,可能是读老文章的好,如果是学理科,扎实的结果就是笑话:
据说我们高校的计算机教材20年都没变过了,这也太扎实了。这样的知识学得越扎实,祸害越大。
我从来就跟学生说,看不懂的东西就不要看,放一边,以后自然就懂了,完整性、系统性,对初学者,没有想像得那么重要。老师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们吗?知识在变的,昨天的知识,不合理,就被今天的知识给更新了。
你只要理解知识为什么要变,想清它变的理由,你就可以自己去梳理出一个关联的结构,并且可以预言和发现新的改变趋势。
这样,你就不会象个跟屁虫一样,成天累死累活,刚学了新东西,又来了新东西,学个不停,而自己不但累,而且没有真正的长进。
不要动不动就先翻书,先动手做做看,自己想,有了实践基础,再看书不迟。我从来没有看见过动手能力强的人,知识学的不扎实的。
学习到最后,不是比知识多,而是是否能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能力,用于创造。
这才是教育应该到达的一种效果。(三)
想想我们过去如何受教育,想想我们工作后,如何重新在社会中锻造,弥补基本能力的不足。
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这两者的鸿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是这样走过的,我们也看到了问题。但是,作为家长,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是教育的主要部分。
且不说情感教育,只是素质教育而言,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家庭,而非学校。
就目前而言,穷于应付高考的学校,对升学率感兴趣的程度,远远大于学生自身的成长。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家长们应该自我觉醒。
这种觉悟的心态,在于:看清,而非简单抱怨外界条件的不足,同时,把孩子教育的问题,当作是自己的问题。
优良的家庭教育,并不在于教育者需要多高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而是在于:建立良好的教育对话环境。
我们可以想到的细节如下:
[1]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模式
任何情况下,向孩子承诺永远不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建立相互信任和沟通的亲子关系父母双方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2]不要把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
爱不是控制,也不是权力。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但不是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不顾实际地转嫁到孩子身上。
自己要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象园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施肥、剪枝、剔除杂草
用心在孩子身上,就是要对其环境给以注意,帮助他辨识不安全和不健康的因素,保障其顺利成长。
在狂风来临的时候,需要遮挡就要遮挡当它需要阳光的时候,就不要把它包得太紧当它有点随意生长,东倒西歪的时候,需要及时地干预、扶正。
你不能等到问题出来了,就把孩子送行走学校。不要等孩子都已经染上了,才送去戒除网瘾。
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你和孩子今后的路都会好很多。
[4]建立长远的心态,支持孩子的成长,主动放弃那些成功的窄门
成长的路有千万条,为什么要逼迫孩子去走那些成功的窄门?而且,只要我们想到教育的最后结果和目标,我们更应该变得有耐心和爱心。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当什么都不知道,也不去想,不去心烦。
就按现在这样?谁又会说你呢?
最后,扪心自问,还是又回到那个尖锐的问题上: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四)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我有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也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因为我自己就是在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
在这本伟大的家庭教育著作里,强调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比起学校的教育来,有价值的多。
在整个8月,我读了这样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朱成在哈佛》、《我的事业是父亲面包》等等。
在这些中国式精英成才的背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合理地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孩子不但发展全面,反而总是能轻松越过那些成功的窄门。
这些书的作者,都提到他们的教育理念的来源:卡尔威特的教育。
如果说你只读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那我推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横跨三个世纪的经典,当之无愧。
在这本书读完后,我做出了一个决定,今后这类的书不需要再看了。我只需要把这本书,当作实习手册,反复地阅读、理解和消化,最终转换成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家庭如何培养天才的故事:只要有合理的方式,任何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