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为会意字,“女”在“宀”下,意为家里有女子打理就能安,寓意明确而深远,“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家族中有母亲,有婆婆,有诸多女子,操持家务,为一个大家庭做事,故能令全家安定。 显然,“安”字的缘起与家庭与女子有关。在遥远的原始年代,曾经一度繁盛的母系氏族就强调,母系血统是维系氏族存在的纽带。由此亦可知,女子是家族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时过境迁,虽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结构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女子在家中安定人心的力量,却从未改变。是故,若要家中安定祥和,需有女子端正于自家屋檐之下,正如字形所现,“宀”下看似阴柔温婉之“女”,却四平八稳地撑起了一个家。家“安”贵在“女”之中正宽和,若“女”不正,则家难安。先祖的造字智慧不但耐人寻味,更有导正人心之功。 《尔雅》注“安”为“定”《周书》注“安”为“好和不争”而《大学》中开宗明义提到的大学之道,为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安”的内涵和外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处的“安”,意义深广,包括安忍,安定,安宁,安静,安详……一切安之所缘的心安理得,这是一种能究竟安住于内心的状态,一种成为自心主人的状态,由此状态我们才能对人生进行周详的思考,成就各种事业。 “安”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象征,也寄托了人们心底的愿望。出门在外都希望能安全平安,待在家中希望能安宁清静,与人相处希望能相安无事,处处皆可安居乐业,时时都能安之若素等等。更有一些地方方言,直接用“安”来代替“好”字,“好啦”就说“安啦,安啦”。 然而,真正的安然之态,并非完全依靠客观事物来获得。“内心安适,俯仰无愧”,只有当我们内心始终守住一份坦然,一份笃定,在各种纷扰的外境中方能游刃有余,不为其所乱。否则在起伏不定的人生中,很可能不但折磨了自己,也痛苦了别人。 “安莫安于知足。”“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安详是处事第一法,一位内心安详豁达的人,不但能使自己健康,而且能给周围带来温暖,带来平和。同时心安的人自然地向四周发散出一股正面的能量,不但能净化周遭的环境,此心境还可以传染大家。人心安,环境亦随之能安,心安是根本。但凡德高望重的长者,浑身上下始终围绕着安详的光芒,即便他们不言不动,也能让人心不由自主的安定下来,这就是安详的力量。一颗安详的心灵,犹如源头活水,始终流淌着润泽人心的汩汩清泉。 孔夫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最喜欢颜回,最欣赏他能在逆境中如如不动,随遇而安的大气概。《论语·雍也第六》中夫子对颜回称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然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一忧一乐,并无对错,无非在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同。平凡人忧暖饱,因为还没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喜乐圣贤人求心安,因为圣贤人已经明了,心安才能得真实自在,自在心田能日日绽放喜悦之花。 古人说:“无所为而为,善而不居,能得心安。”这是教导我们做好事时,不要老是想着自己在帮助人。真正的“纯善”,是付出而不是获得,是奉献而不是占有。只有在无私的给予当中我们才会懂得,帮助别人是真正的幸福之道。只有透过与别人的分享,我们的成就才有意义,内心的自私才得以融解,才会知足、感恩,心也才会安啊! 心安的人,自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安忍于自己的得失。“欲望”既可以是推动人向上的一股力量,也可以是主宰人堕落的源头。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宇宙真理,内心杂乱,拥有得越多,痛苦也就越多。而一个内心安详的人,无论他处于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都能获得幸福。 人生纷繁丰富,我们很容易在各种境界中迷失自己,然而一切生命的浮沉,一切生活的苦乐,全在一念之间。在各种顺逆之境,保持安静而祥和自在的心境,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活在当下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找回内心的安详,找回自己真实的存在,随处结祥云,时时绽放喜乐之花。
 
推荐阅读:善而不居 能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