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微信悄悄更新了朋友圈好友评论删除功能,
消息一出,立马在微博炸开了锅,第一时间就冲上了热搜榜首:
 
一位消失于朋友圈许久的朋友发来消息:&ldquo删朋友圈评论,这个功能早就该有了!&rdquo
朋友曾经是个热衷于在朋友圈记录生活点滴的人
当下的心情、发生的趣事、好看的风景&hellip&hellip她都会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
用朋友的话说,这叫赋予生活以仪式感。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动态下面,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去个北戴河而已,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吃个牛排还发动态,没见过世面!
 
大半夜不睡觉,瞎矫情什么&hellip&hellip
 
一开始,朋友还能选择无视或者直接删掉整条朋友圈。
渐渐地,不管她做什么,说什么,总会有人对他进行过度解读。
朋友无奈:
&ldquo我只当朋友圈是一个记录的载体,真搞不懂为什么有人那么当真,非要把别人的朋友圈当做阅读理解来揣摩?&rdquo
1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作家李尚龙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有一次,李尚龙在教师休息室里捧着一本《希望永远都在》正看得入神。
这时,一位老师走了进来,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书名,用嘲弄的口气说:&ldquo原来你也会看鸡汤啊!&rdquo
然而,那位老师却不知道,《希望永远都在》虽然书名看上去像鸡汤,实际上是一本关于柬埔寨历史的史书,里面详细讲述了世界的变革和柬埔寨的过去。
在《道德情操论》中说:
&ldquo同情这事,与其说是由于看见别人的感情而起的, 还不如说是由于看见引起这种感情的那个情境而起的。&rdquo
 
与&ldquo情绪共鸣&rdquo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用来评价别人的&ldquo事实&rdquo,并不是别人的事实,而是经过我们想象加工认为的&ldquo事实&rdquo。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慈善家肯尼斯·贝林有一次和助理路过旧金山湾区时,不小心遗失了钱包。
&ldquo一定是上午步行经过伯克利市的贫民窟时弄丢了,这下可怎么办才好?&rdquo
助理急得直跺脚,贝林安慰他说:
&ldquo只能等捡钱包的人联系我们了。&rdquo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一眨眼,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任何人联系他们,助手有些失望:
&ldquo算了,别等了。我们本来就不该对贫民窟的人们抱有希望。&rdquo
贝林却一点也不急:&ldquo不,我还想再等等。&rdquo
助手不解:
&ldquo钱包里有名片,如果捡到者想归还,打个电话只需要几分钟,可我们都等一下午了,显然他们并没有归还的打算。&rdquo
贝林没有答话,只是用行动证明自己要继续等下去。
天快要黑的时候,电话终于响了起来,是捡钱包的人打来的,要他们到一个叫做卡塔街的地方来取钱包。
助手小声提醒贝林:
&ldquo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也许他们想要敲诈或者勒索?&rdquo
贝林没有做过多的思考便驱车前往。
到了约定的地方,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朝他们走了过来,一见面,男孩便将钱包递给了助理。
结果钱包,助理第一反应是清点里面的现金,正当助理惊讶于里面的钱居然一分都不少的时候,男孩开口问到:
&ldquo你们可以给我一点钱吗?&rdquo
刚还为自己妄自揣测而羞愧的助理立马大笑起来,得意的跟贝林说:
&ldquo我就说嘛,他一定是另有所图。&rdquo
贝林打断了助手的话,笑着问男孩想要多少钱。
&ldquo只要一美元就够了。&rdquo
男孩不好意思地说:
&ldquo我走了好久才找到有公共电话的地方,可是我身上没钱,现在我需要支付刚才打电话的一美元。&rdquo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
&ldquo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rdquo
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全部真相之前,请先别急着妄下断言。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深到骨子里的修养。
因为那些你以为的真相,其实只是你看到的表象。
2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看过一个故事:
有位画家请人指出自己新作的缺点,结果被贬低的一无是处,画家很是郁闷。
于是第二天,他又重新请了一些人,只不过这次换了一种表述,请大家来帮忙指出这幅画作的优点。
很快,这幅画昨天还被贬到低尘埃里的画就被夸上了天。
世有万象,人有千面。
每个人追求不同、理解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尽相同。
 
想起我刚开始写作那会,时常因为自己的文章被读者认可而沾沾自喜。
一次闲聊时,谈起未来规划,我说自己想要继续在写作这条路上发展下去,看看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一位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想了想跟我说:
&ldquo我不是打击你,说实话,我觉得你这样不太实际,要知道,有创作欲望不代表有创作才华,很多人某个阶段能写出好东西,但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灵感而已。&rdquo
 
另一位好友听后也表示认同。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深深的自我怀疑中度过。
也许,之前那些能够顺利发表的文章,那些能够被大众认可的文字,只是某个阶段我昙花一现的灵感罢了,而不是自己真的具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样的想法一旦产生,便开始疯狂的生根发芽,我也从之前的创作小高峰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再也写不出能让自己满意的文字。
而这一切的一切,好像都在印证着那个想法:承认吧,你那只是创作欲望,如果你真的有才华的话,又怎么会写不出好的作品!
就这样,我陷入了恶性循环:越是觉得自己写不好,就越不敢写越不敢写,就越是写不好。
直到后来,一位读者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不接着写了,还等着我的更新呢!
为了不让读者失望,我这才又逼着自己每天都要写作,渐渐地,我又找回了曾经那个自信的自己,阅读量也从最初的几千水涨船高到后来的几十万。
由最初的狂妄自信到跌入低谷的一蹶不振,再到后来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那真的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
人生是自己的,活在别人评价里的人生,真的很差劲。
这世上,别人再怎么重要,也只不过是你人生中的旁观者而已,只有自己,才是你人生的主人。
与其被外界的评价带着跑,不如坚定地做自己。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3
其实,无论是朋友圈还是现实生活,随便评价别人,都是一种不自量力而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则是一种自我否定。
人生是一场旅行,而其中最美妙的风景,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说的那样: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
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未来的岁月里,愿我们每个人不随意的评价他人的同时,亦能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